首页 消费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最近,我硬着头皮,在追一部剧。

不是为了蹭热点。

而是为了一个人——

王倦。

何许人也?

代表作《木府风云》《舞乐传奇》《大宋少年志》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一部登上芒果,两部登上央视。

豆瓣评分,分别为7.28.88.2

对于国剧爱好者来说,王倦,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。

作为半个王倦粉丝,早在此剧首播前,我就无比期盼。

结果?

哎。

《庆余年》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豆瓣8.0

首播悄无声息,却以雷霆之势突然爆火。

张若昀、李沁、陈道明、吴刚、袁泉、肖战……

典型的流量小生+实力戏骨组合拳。

重出江湖的陈道明,演技不输十年前。

台词字正腔圆,眼角眉梢都藏着戏。

坐在那里,不怒自威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就连出演范闲童年的小演员(韩昊霖 饰),都业务熟练。

范闲带着现代人的灵魂,穿越到古代,成了一名孩童。

稚嫩的脸上,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。

幼小的外表下,仿佛真的住了一个成年人。

“全演员演技在线”,不是说说而已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至此,你可能以为我要安利《庆余年》。

恰恰相反。

在我看来,此剧与它所受到的褒赞,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。

怎么说?

小时候我们写作文,老师要求字迹工整,不能跑题。

对应到影视剧,就是演技在线、服化道合理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可做到这些,只是基础而已。

想要迈进优秀行列,需要什么?

立意深远,故事合理,逻辑成立。

而,这三项的得分,《庆余年》都是负值。

《庆余年》的本质,其实就是一部意淫爽剧。

不信?

范闲自幼远离京都,长在奶奶膝下。

父亲派来的用毒高手,教他顶级医术,从此百毒不侵;

母亲留下的全能打手五竹,造型酷似镭射眼,保护他的安全;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这叫什么?

开外挂。

进入京都后,随意收揽的路人甲,擅长千里追踪术;

本是杀他的滕梓荆,变成了死心塌地的马仔,讲解诸多京城事宜。

这些角色,像不像我们玩网游时,那些只有功能性,缺乏人情味的NPC?

你初入游戏,它给你讲解基础;

你战斗,它给你提供辅助;

你升级,它给你加经验值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《庆余年》中的角色,可以简单概括成两个阵营。

主角团,和反派团。

主角团的人各有技能,对范闲忠贞不二,作为辅助陪他刷怪闯关。

反派团,要么被主角光环感化,要么注定一败涂地。

配角的一切,都以服务主角为目的。

主角和配角的关系,就像玩家和NPC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事实上,如果换作成网游,《庆余年》只能达到垃圾水平。

评价一个网游的质量,看什么?

任务难度的设计,及闯关的策略性。

换作成剧,就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——矛盾与困境。

《庆余年》中,主角频繁遇到困境。

如何破解?

天降外援。

就以目前范闲遇到的最大难题为例:牛栏街刺杀。

为了替滕梓荆报仇,范闲怒杀凶手程巨树。

鉴检院一处主办朱格,将范闲关进地牢。

于是,三处的人站出来维护:

“范闲是我们的师弟!“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接下来——

朱格无奈,将范闲押出鉴检院,要就地处罚。

即将行刑,鉴检院主办言若海又带来圣旨:

“陛下有旨,放了范闲!”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范闲出城,追捕真凶兼北齐间谍司理理(李纯 饰)。

饭菜里有人下毒怎么办?——别怕,主角百毒不侵的体质。

中途跟丢目标怎么办?——没事,手下有极度灵敏的嗅觉。

中了埋伏敌众我寡怎么办?——鉴检院院长派出最精锐的黑骑解救你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仿佛在范闲身上装了GPS的黑骑

短短三集,已数不清开了多少外挂。

简而言之一句话——只要主角遇难,一定天降救兵。

不需要戏剧冲突,不需要主观能动性。

范闲遇到的所有阻力,都被他的好命消弭。

主角在困境中应当经历的磨砺,也随之消失。

播出过半,范闲几乎没迎来任何成长。

他就像一个刚从新手村出来,却因开了外挂,而不会掉任何血的怪胎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爽文,并不是没有成功改编的案例。

曾经大爆的《琅琊榜》,原著同样有爽文之嫌。

但剧的改编却极其精妙,拥有完整自洽的一套逻辑。

最终,梅长苏魂归梅岭,《琅琊榜》以悲剧结尾。

整部剧触及了更高级的审美体验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亚里士多德说,最高级的戏剧,是悲剧。

因为,在悲剧中,主角常常面临不可调和的矛盾。

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,虽与观众的期待相反,却能激起艺术性的情感。

爽剧,则是通过消除矛盾,去迎合观众的期待,催生出生物性的爽感。

爽的代价,是逻辑的歪曲。

《庆余年》中的名场面——范闲在京城诗会,写出杜甫的《登高》。

众人感叹:真是千古名句!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理论上,范闲抄的这首诗,其实不可能收到那样的喝彩。

因为,《登高》最后四句是这样的:

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

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

“百年多病”、“繁霜鬓”?

范闲一个年仅十八,风华正茂的少年,哪来的“多病”和“霜鬓”?

爱好诗词朋友或许知道,杜甫诗歌的一大特点是:沉郁顿挫。

何意?

诗歌意境雄浑,格律达练。

与李白那样的天才不同,杜甫的优势在于对格律的掌握。

也就是说,没经过多年的书塾教育,是绝达不到的。

而剧中提到,范闲没进过书塾,也从未有诗歌问世。

这种情况下,写出暮年心态的《登高》?

若按正常逻辑,必会被人质疑剽窃抄袭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编剧王倦,最擅长的就是情节反转,出人意料。

《舞乐传奇》,就是一路反转的神剧代表作。

而到了《庆余年》,王倦却失手了。

第二集,管家建议老夫人,杀死她一向不喜的孙子范闲。

搭配着诡异的BGM,老妇人冷漠地逼近范闲,说:

为了范家

不能心软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管家面露喜色。

下一幕,老夫人下令,打断管家的腿,扔上渔船。

管家满脸难以置信。

事后,范闲解释——

原来,是范闲想要掩人耳目,故意让奶奶装作不喜欢自己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这……说得通吗?

卑不谋尊,疏不间亲,是中国古代的常识。

区区管家,怎敢怂恿一个奶奶,去杀她自己的亲孙子?

无论配上多么凝重的背景音乐,恕我实在紧张不起来。

逻辑崩坏,是《庆余年》的第一大缺陷。

而,《庆余年》更大的问题,还在于——

主角内在的价值理念极其虚伪,甚至接近于邪恶。

滕梓荆被杀,范闲杀了凶手后,要去刺杀幕后黑手。

妹妹问范闲:“你为什么要这么做?“

范闲说:

我想跟这世上的道理斗一斗

告诉那些大人物

他们不是草芥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这话说的好听,我却一点也不感动。

一个要去杀人的人,喊着人本主义的口号?

这个逻辑是:杀人是可以的,只要你有一个正当的理由。

杀滕梓荆的人,又何尝没有自己的理由?

剧中,范闲反复指责人心的冷漠:

死了一条性命

只因为他是个护卫

没人放在心上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事实上呢?

《庆余年》播出至今,死的人大部分都是被范闲的主角团所杀。

对路人甲乙丙丁,范闲从未表现出不忍。

范闲反对的,到底是杀人,还是杀与自己有关的人?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《柯南》中的经典一幕,杀人犯想要跳楼自杀。

而工藤新一,救了杀人犯。

杀人犯难以置信,问:“你为什么要救我?”

工藤新一说:

一个破了案却看着嫌疑人去死的侦探

和凶手有什么区别?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一个借复仇之名杀人的范闲,和他要杀的人有什么区别?

试想,若梅长苏选择刺杀复仇,那么何来《琅琊榜》?

如果姜仁浩靠杀人来保护孩子,那么《熔炉》还会改变韩国律法吗?

这世上最恐怖的,不是屠龙少年最终变成了恶龙。

而是恶龙向外界宣传,声称自己是屠龙少年!

虚伪的口号,构建不出合理的观念。

假的东西,无法产生真情实感。

剧中,范闲是崇尚“公正法治”的正义之士。

他为了滕梓荆,与朱格争辩:

杀人偿命

本身就是律法贴条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凛然正义,字句铿锵。

完全不记得,自己此前依靠皇权庇护,逃避法律制裁的事迹。

范闲厌恶身居高位者仗势欺人,草菅人命。

可仗势最甚,屡次依靠权贵反败为胜的,可不就是范闲自己?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建议《庆余年》改名“范闲背后的男人”(图源微博)

对一部作品来说,“爽”不是原罪。

金庸的《射雕英雄传》和《倚天屠龙记》,也曾被人指责“爽文”。

郭靖和张无忌,哪个不是自带各种外挂?

但“射雕三部曲”的内核始终如一。

郭靖一生热血纯善,最终又以身殉国,完全当得起“侠之大者”。

张无忌虽优柔寡断,但为人心怀大悲悯,武功冠绝天下也从未滥杀无辜。

以上两位行事,都是能求和的,绝不动手;能打伤的,绝不杀人。

八分好剧?我不同意——《庆余年》

这便是为什么,金庸小说和网文都很爽,前者却能拥有恒久的艺术生命。

而,《庆余年》在“爽”的基调之上,表达的却是一种虚伪的正义。

在我看来,这一类作品,简直可堪称是一种精神毒品。

在不被禁止的情况下,毒品当然更容易流行。

但我相信。

随着观众的眼睛愈发明晰,毒品终究会被烧成灰烬,回到属于它的废墟里


推荐阅读:叶紫